中国茶典当不仅包含有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茶书文献即茶之典籍,亦当写入茶之典故及茶之典藏,否则无从谈起“茶典”二字。虽说三“典”之意都不同,但当你要将其三者泾渭分明地分割开来却是很难,三者本身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态势。
若要强自指出此是典籍、彼是典藏、另外的是典故,则势必难以做到。例如茶圣陆羽的《顾渚山记》就既可归为典籍之类,但因其中所讲皆是茶中典故,所以又何尝不可归之于典故呢?再有,我们说曲,着眼点均是曲中之辞文,因而也将其归作典籍一类,然若从曲牌所看,它与音乐又息息相关,是可藏之艺术品,又何尝不可说是典藏一类呢?三者相融该是事实,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茶文化的“典”说得清楚明了,让人们于其间漫步,采撷一二枝花。
茶是要品响,为的就是从饮茶中得出生活之味,得出人生之味。而要品好中国茶,体会中国茶之意蕴内涵及其中三昧,又非得对茶之典籍、典故、典藏稍知一二不可。东坡戏称茶为“叶嘉君”,此君本性洁,所交挚友俱为精心挑选,知己更是不可多得,那么,还是让我们打开中华厚实的茶文化宝库,倘佯其间,以求成为叶嘉挚友吧。
-
下载地址:
-
茶文化博览·中国茶饮.pdf
世间万味一瓶中,慢品细啜趣无穷!走进茶文化,品味茶文化!茶文化不老,具有厚重的内涵:茶是平凡的物质存在,又是高尚的精神享受;茶是百姓的寻常必需,又是国家的“经国大事”;茶犹如穿越千古风霜的耆老,又如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壮。茶文化不老,具有传承的载体:风行一时的,难于久远;机体强大的,盛于久长。古代典籍,均有春身影;古代文物,更为其物化,现当代以来,书籍报刊,数量激增;电视网络,又展新姿。
目录
总序 不老的茶文化
引言 喝好每一杯茶
第一章 千里之行茶饮路
……
结语 环球的耕
后记 天赋识灵草,寄与爱茶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