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与人格,病因,病机,养生与治则等内容。
-
下载地址:
-
中医基础理论.pdf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哲学,是人们通过对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行归纳概括发展而成的,关于物质世界
最一般运动规律的理性认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
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问。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要探索和认识
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疾病的规律,也离不开哲学,离不开对物质世界的总认识。诞生于中国
古代的医学,当时实验科学不发达,不得不更多地借助于当时的哲学知识,阐释人的生理功
能、病理变化,归纳出有关健康与疾病的某些规律和机理,并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因
此在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古代哲学对中医学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为突出的是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精气学说是中医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奠定了中医
理论体系的本体论基石;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纲领性的方法论,为中医认识人体,构建理
论框架,提供了方法论原则。这些哲学思想被运用到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中医理论
体系的核心部分。所以要学习中医的基本理论,就必须对中国古代的主要哲学思想有一个基
本的认识,并了解这些哲学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具体运用。
第一节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又称“元气论 ” ,或 “气一元论 ” ,是研究精气(气、元气)的内涵及其运动
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形成本原和发展变化的一种哲学理论。它产生于先秦,成熟并广
泛地研究和运用于战国末期至秦汉。经过后世贤哲的不断充实和发展,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
影响颇为深刻的哲学理论。
由于精气学说形成之时,正是中医学理论建构之际,当时的医学家很自然地借用这一哲
学思想来建构自己的理论,因而精气学说对中医理论的影响最为深刻和广泛,渗透于中医理
论和临床各科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医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借用精气学
说建构自己理论体系的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精气学说。
一、精气的含义
从哲学层面讲,精气一般泛指气而言。如《吕氏春秋· 季春览》曰: “ 精气一上一下,
圜周复杂(匝),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 ” 《素问 ·五运行大论》言: “虚者,所以列应天之
精气也。 ” 此言精气,与气的意义基本相同。《管子》在继承和改造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吸取
了当时天文学和医学的成果,第一次以气解精,把精与气联系起来,提出精气说。《管子 · 心
术下》云: “ 一气能变曰精。 ” 《内业》曰: “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认为精气是一种能够运
动变化的精微之气,是构成人的形体和精神的本原物质。人是万物之灵,形成人的气自然就
是气中之精粹的部分,即所谓精气,故《淮南子》有“精气为人 ” 之说。西汉时期又将气称
为元或元气,如董仲舒《春秋繁露》说:“元者,为万物之本。 ”“ 元者,始也,言本正也。 ”
王充《论衡》亦指出: “元气,天地之精微也。 ” 说明元气即是本始之气,是产生天地万物的
本原。随着元气学说的产生,精气概念逐渐被元气概念所替代,并发展为元气一元论。
气是一个歧义蔓生的不同层次的概念集合体,《汉语大字典》罗列其释义达 20 余种。然
就气概念的发生和演变而言,大致可归纳为三类:
1.气体状态的物质
气的原初含义,是指区别于液体、固体的流动而细微的存在。其认识的发生主要源于三
个方面:一是与风、云雾及寒暖气候等自然界之空气、气体的认识有关;二是火的应用,使
人们认识到蒸气、烟气、火气;三是与人体呼吸之气及热气有关。如许慎《说文解字》说:
“气,云气也,象形。”气是象形字,其形象云气之貌。云气之形较云轻微,其流动如野马
流水,其多至层层叠叠,故气字以笔画弯曲象征其流动之形态,而以三画象征其多层重叠。
又如殷墟卜辞中有许多焚燎人牲,以烟气向神求祈的记载,说明当时人们对烟气的重视。而
《礼记 · 祭义》说: “ 气也者,神之盛也。 ” 郑玄注云: “气谓嘘吸出入者也。 ” 即指人的呼吸
之气。从呼吸之气引申发展,气亦用于表示精神和精神状态。
目 录
绪论…………………………………………………………………………………………(7)
一、医学概述………………………………………………………………………… (7)
二、中医学的含义及特点…………………………………………………………… (9)
三、中医基础理论的含义与构成……………………………………………………(12)
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3)
五、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16)
六、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1)
第一章 础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精气学说……………………………………………………………………(31)
一、精气的含义 ……………………………………………………………………(31)
二、哲学之气的特性 ………………………………………………………………(32)
三、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34)
四、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7)
第二节 阴阳学说……………………………………………………………………(42)
一、阴阳学说的形成………………………………………………………………(42)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44)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9)
第三节 五行学说……………………………………………………………………(56)
一、五行学说的形成………………………………………………………………(56)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58)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61)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概述…………………………………………………………………………(71)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71)
二、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71)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72)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73)
第二节 五脏…………………………………………………………………………(74)
一、心………………………………………………………………………………(75)
二、肺………………………………………………………………………………(82)
三、脾………………………………………………………………………………(89)
四、肝………………………………………………………………………………(98)
五、肾………………………………………………………………………………(107)
附:命门…………………………………………………………………………(112)
第三节 六腑………………………………………………………………………(119)
一、胆……………………………………………………………………………(119)
二、胃……………………………………………………………………………(120)
三、小肠…………………………………………………………………………(121)
四、大肠…………………………………………………………………………(122)
五、膀胱…………………………………………………………………………(123)
六、三焦…………………………………………………………………………(123)
-
下载地址:
-
中医基础理论.pdf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