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序:发乎情,不止乎理。
自序:送一本書給電影院。
輯一·戀繁花。
繼續微笑。
。恨晚與恨早。
。逆緣不奇幻。
。戲外之戲。
。印度的眼睛。
。生命的本質。
。浮生若夢。
。世間有他走過。
。第一個女人。
。老伍迪的情與愛。
。笑吧,巴塞羅那!。
在婚姻裡遺忘愛情。
。徐克不壞。
。畢竟是北京。
。愛上愛情。
。白天的婚禮。
。愛角色,還是愛關係?。
。婚姻制度改良芻議。
。陰盛陽衰的好處。
。當 kidult 成為爸媽。
終於看懂了王家衛。
。解讀張叔平的神秘笑容。
。誰怕王家衛。
。請把舌頭伸出來。
。愛情的問號。
媚豔的觀音。
。媒體性權。
。色欲觀音。
。別心急。
。幸運的女子。
男人的眼淚。
。誰讓靈魂下跪。
。倪周傳奇。
。當他哭時。
。最快樂的戀人。

。一聲 click。
誰欺負了梅蘭芳。
。戴手套的男子。
。燈前看手。
。移步不換形。
。中國女同胞。
花樣容顏。
。她至少做對了一次。
。少年集照。
。誰掌握你的身體影像?。
。所以美好。
又見天水圍。
。六十歲的許鞍華打了一場漂亮勝仗。
。含蓄的悲慟。
。夜霧裡的血色。
有這樣的一位小觀眾。
。小女孩的胃口。
。看得見的奇異。
。密陽。
。童話I。
。童話II。
。她是你的考驗。
。永遠一起看電影。
。輕巧的快樂。
。Yes Man。
。最深的土葬。
張愛玲回來了。
。愛玲還是愛你的。
。另一種小團圓。
。有鬼氣。
。離開,離不開。
。她和她的蘭成。
。她和她的孩子。
。如果有人拍張愛玲傳。
。這個人是真愛我的。
。妒忌與心虛。
。如果·愛。
。終極的重量。
。為什麼寫出來?。
。為什麼印出來?。

輯二·憶殘夢。
始終是吳宇森。
。向張徹致敬。
。壞蛋周瑜。
。自大狂曹操。
。玄學家諸葛亮。
。宿命之書。
。上下集。
。改編又何妨?。
。美救英雄。
陳可辛的好兄弟。
。悲壯的聲音。
。或許只是因為吃醋。
。快樂的二哥。
。尚在等待好戲路。
如果·南京。
。我們的廢墟,敵人的舞步。
。守?不守?。
。打?不打?。
。殺?不殺?。
。叫?不叫?。
最曖昧的所在。
。易懂的魔鬼。
。淡然的漢子。
。噢,羅馬。
。幽暗的蝙蝠。
。天空的故事。
。憂傷的蝙蝠。
奔跑在城市。
。跟蹤。
。死道友。
。無城不傷。
。黑社會空間學。
。新 Beyond 。
。良犬不良。
黑暗回廊。
。打出一個好葉問。
。沉默的怒氣。
。四木小姐。
。歷史沒完。

家輝兄的文章,我最早是在《深圳商報》的“文化廣場”讀到,還記得專欄的名字叫“深港情書”。從前廢名說梁遇春,“他的文思如星珠串天,處處閃眼,然而沒有一個線索,稍縱即逝,他不能同一面鏡子一樣,把什麼都收藏起來。”(《〈淚與笑〉序》)我對家輝兄亦有此等感慨,我佩服他文思敏捷,而且無所不談。
我一向羨慕能寫專欄的朋友,自己就不成。偶有編輯約寫,我總把交稿期儘量推遲,生怕到時交不了卷。這除了才情高下有別,亦與文章寫法不同有關。我們看一部電影,讀一本書,思考是個延續的過程,專欄文章寫的是“上半句”,另一路寫的是“下半句”。廢名所講也是這種區別。相比之下,後者或許稍稍安穩,但也少了許多鮮活,而且沒有“上半句”,經常也就沒有“下半句”。胡適在日記中說:“今天在《晨報》上看徐彥之君的《去國日記》的末段引Graham Wallas的話:‘人的思想是流動的,你如果不當時把他用文字記下,過時不見,再尋他不得。所以一枝筆和一片紙,要常常帶在身邊。’這話很使我感動。我這三四年來,也不知被我的懶筆斷送了多少很可有結果的思想,也不知被他損失了多少可以供將來的人做參考資料的事實。” 我看《明暗》,覺得正可移來用上,蓋這裡多有“很可有結果的思想”,多有“可以供將來的人做參考資料的事實”;而我對此只能發發“我的懶筆”之類的感慨了。
我們寫文章,常常是“發乎情,止乎理”;家輝兄則是“發乎情,不止乎理”。他好像有意要把《明暗》這類文字,與他那些看來分量更重的評論作品區分開來。周作人在《美文》中說:“外國文學裡有一種所謂論文,其中大約可以分作兩類。一批評的,是學術性的。二記述的,是藝術性的,又稱作美文,這裡邊又可以分出敘事與抒情,但也很多兩者夾雜的。”所雲“論文”,即essay,通譯隨筆。他接下來說:“讀好的論文,如讀散文詩,因為他實在是詩與散文中間的橋。”應該是專就抒情一路而言。後來周作人為俞平伯《燕知草》寫跋,又提到“論文——不,或者不如說小品文,不專說理敘事而以抒情分子為主的,有人稱他為‘絮語’過的那種散文”,《明暗》正是這種“絮語”。中國新文學史上,寫“絮語”大概要推梁遇春為最上乘,特別是《淚與笑》,比他的《春醪集》更好。開頭所引廢名的話,是站在批評和敘事的立場去看抒情,他接了苦雨齋的衣缽,早已“止乎理”了,我所發類似感慨亦如是,說穿了都是“門戶之見”。相比之下還是知堂翁胸襟寬廣,因為其實他也不寫抒情之作的。
“絮語”雖“以抒情分子為主”,抒情卻要有個根由,這樣才不流於空泛與虛誇。也就是要“借題發揮”。《明暗》中,所“借”的“題”就是作者看的那些電影。我看這與我寫讀書筆記是一碼事,只不過他是“發乎情”,而我是“發乎理”罷了,假若真拿這些東西當“影評”或“書評”看,我們自己是不認賬的。雖然《明暗》裡多有詩似的句子,但歸根到底,家輝兄寫的是“感受”不是“感慨”,“感慨”容易落空,而“感受”是有對象的,所以更實在,更具體,“情”並非無端而“發”。
以上所說,無非是家輝兄與我文章路數不同,不啻直接“發乎理”了。因慨歎他叫我寫序,不無“明珠暗投”之虞。可是“上半句”與“下半句”到底說的並非兩回事。舉個例子:看了電影《返老還童》,我覺得真寫盡了那種失之交臂的人生際遇,雙方有如分乘對開的火車,相逢只在交錯的一刻。家輝兄卻道“我從來不吃這套”。他提醒說:
“別忘了當女少男老的時候,兩人躲在床下,點起燭光,火影閃動的浪漫也是何其美好。男的白髮蒼蒼儼然老頭子,但女孩子用靈動的眼睛看着他,說‘我相信你是不一樣的老人’,何其敏銳啊何其精確,正是這對靈動的眼睛為她和對方帶來了溫馨的快樂。
“也別忘了當男少女老的時候,男的無助無力,女的殷殷垂憐,在樹下在風中,一老一少攜手而行,雖無語言交流,但在眼神深處,任誰都看得出來他們是緊緊相依。
“別忘了希臘人用十四種詞彙來描述‘愛’。每一種形式和每一段關係的愛,都是愛卻又不是同樣的愛,此也所以愛之複雜層次令人着迷令人上癮。……沒有一種愛有資格壟斷愛的定義。”
我想這裡有個“此在”與“彼在”的區別吧,恰好與我那“上半句”與“下半句”的說法對上號了。或者說我們分別屬於“愛情派”與“人生派”。然而及至讀到他有關電影《女人不壞》的一番話:
“但假如愛情遠不止於‘需要’而更隱含其他附帶而來的滿足,包括自尊感、歸屬感、安全感、成就感、佔有感、溫暖感……愛情重要與否,便很視乎一個人有沒有辦法從其他管道取得類似滿足;愈有,愛情便愈不重要;愈無,愛情便愈變成生命意義之所在。
“換個角度說,我們愛上愛情,往往只因我們沒法或沒機會愛上其他事情,而我們之所以愛上愛情,亦不是因為愛情本身而只是為了貪求伴隨愛情的其他感受。”

… …
(如何免费下载:请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361图书馆”,在对话框内发送“验证码”三个字,系统自动回复数字验证码,将验证码输入网站中,即可免费下载所需内容。)

>>>下载前特别提醒<<<<

1、手机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UC浏览器360浏览器夸克浏览器谷歌浏览器

2、电脑端支付下载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opera浏览器

3、支付后不跳转或者支付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4、不能正常解压或解压失败怎么办?[解决方案]

5、城通网盘下载教程?[解决方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