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语出《左传· 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春秋时,晋国(位于今山西和河北的南部一带。建都于唐,即今山西翼城西)是周朝初立时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封地。在晋国的南面是虢国(指北虢,今河南三门峡市和山西平陆县一带。建都上阳,即今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和虞国(在今山西平陆县北)。这两个小国山水相连,且祖先又都姓姬。虢公名丑,狂妄自大,喜好用兵,经常借故袭扰晋国。晋献公觉得不灭掉虢国,晋国就难以太平。但要举兵攻打虢国,必定要从虞国经过。
有一天,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建议∶“我们可以将屈(在今山西吉县北)地产的良马和垂棘(在今山西潞城县北)产的美玉作为礼物送给虞公,借道让我军通过,估计不成问题。”晋献公说∶“这良马和美玉是我们晋国的宝物,怎么可以随便送人呢?”荀息笑道∶“玉璧只是暂交给虞公保存,良马也只是暂时交由虞国代养。实际上还是咱们的。”晋献公明白了这是荀息的计策。
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出使虞国,送上了一匹千里马和一对名贵玉璧。由于虞公目光短浅且贪婪成性,一见到送来的礼物便眉开眼笑。一边手里不停地把玩着玉璧,一边眼睛死死盯着千里马,问道∶“贵国国君怎能舍得将这两件价值连城的国宝送给我呢?”荀息说道∶“敝国国君向来仰慕您的大名,很想和您结交,这点薄礼只是表示一点心意。有点小事顺便求您帮忙∶虢国曾多次侵扰我国,为了社稷,我们打算去教训他们,想请贵国借一条道让我们通过。如果我们打赢了,所有的缴获物品都送给您。”虞国大夫宫之奇预料到荀息的险恶用心,便奉劝虞公千万别答应晋军“借路”的要求。并说∶“虢、虞两国,一表一里,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如果虢国今天灭亡了,那么,明天祸必殃及我们虞国。”虞公说∶“人家晋国给咱们送来了这无价之宝,如果咱
们连一条道儿都不肯借给人家,未免也太不近人情了吧!再说,晋国比虢国强大十倍,失去一个小小的虢国,可以交上一个强大的晋国,何乐而不为呢?”宫之奇还想劝说什么,却被在一旁的大夫百里奚拉住了。宫之奇料就虞国一定灭亡,便带着家小,趁早逃到曹国(在今山东定陶)去了。
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晋献公就在虞公的“慷慨”帮助下,讨伐虢国,虢国被轻而易举地消灭。晋国将军一边将抢来的财宝和俘获的美女分了一些给虞公,博得虞公大喜,一边又假托自己有病,将大军驻扎在虞国的都城外,并称等病好了就回去。虞公毫无戒备,满口答应。
忽然有一天,虞国守卫宫门的卫兵慌忙向虞公报告∶”晋军发动突然袭击,城池已经被攻破。”虞公这才如梦初醒,命令道∶“快快驱车防御!”便来到城边,只见城楼上一员大将,威风凛凛,向虞公喊道“感谢您昨天借给我一条道路,今天再送给我一个国家。”虞公转怒,但为时已晚。屈地产的良马和垂棘产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中。荀息奸猾地笑道∶”美玉还是原来的美玉,不过马的牙齿增多了个把。”
在《左传·哀公八年》中,予泄也对吴王说过∶“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又,据《三国志·魏书·鲍勋传》载,鲍勋曾对魏文帝曹丕说∶“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用以比喻相邻两国安危与共的密切关系。辅∶面颊;车∶牙床,即牙车骨。面颊、牙车骨,乃一表一里、相互依存的。嘴唇和牙齿,也是表里相依的,如果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失去掩蔽,就要受寒。失去一方,另一方就要受到损害,所以叫做”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与“唇齿相依”意义相近,不同之处在于∶“唇亡齿寒”强调“利害与共”;而“唇齿相依”强调“相互依存”。
由于上述故事,还产生了“假道灭虢”或“假途灭虢”的成语。后者见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智荀息假途灭虢,穷百里饲牛拜相。”就是说∶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回过头来再消灭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