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江苏省镇江市的北面。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临江。一千二百多年以前,盛唐诗人王湾乘船来到山下,停泊之后,又在晨曦中扬帆启程了。春潮涣涣,江风习习,从东海升起的太阳照亮了沉沉的黑夜,结队北归的大雁报告着春天的来临。诗人目送大雁渐渐远去,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描写景物有一个视点,这个视点在船上,一切都是从一艘帆船上看到的。明确这个视点很重要,便于我们身临其境,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
诗一上来就点出题目中的北固山:“客路青山外”的青山,当然就是指北固山。那么,“青山外”是什么意思呢?诗人是说,自己的路程并不是到北固山为止,前面还有一段遥远的路等着他。我们可以把一、二句对照起来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绿水前,使我们觉得诗人是穿行在青山绿水之间。一路上饱览着秀丽的江南景色,就像走进了一幅图画一样。“客路”不是归路,不是回家乡洛阳,而是离开洛阳来到南方。这两句诗表现了一个北方人来到江南时那种新鲜的感受。而且对自己将要去的地方,对自己的前途又充满了希望。诗人旅行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想必是心旷神怡。但他只是很朴素地交代了自己的行程,至于心情怎样就留给细心的读者自己去体会了。
第二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气象十分开阔。春潮涣涣,水波不兴,江面几乎和堤岸平了。“两岸阔”,我想不是说两岸之间的距离。两岸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不管潮水平不平,总是一样。“两岸阔”是船上人的视野。因为潮水上涨,船位也随着升高了,从船上向两岸看去,视野开阔一览无馀,所以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写得好。“风正”是说风向与航向恰好一致。好风相助,可以扬帆直前。这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事物:潮、岸、风、帆。用了四个形容词:平、阔、正、悬,简洁而又生动。我们读以上四句诗有一种正在运动的感觉,觉得自己随着诗人的行舟和诗人的视线,正向着无限深远的地方拓展开来。基点是诗人的那只帆船,从这个基点伸展出来是无限的空间。
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河岳英灵集》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当时的宰相张说亲手把这两句诗题在他办公的地方,让人当作学习的模范。海日孕育在长夜之中,在黑夜将残未残的时候她就诞生了。江春长入到旧年里去,在寒冬将尽未尽的时候,她已到来了。海日和江春,竟是这样热情主动、迫不及待地提前到来了!那个“生”字,那个“入”字,让人觉得海日和江春都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性格。太阳升起得早,春天也来得早,一切都提前了。特别是那个“入”字,使我们想起杜甫的两句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在用字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江春入旧年”这一句看来,这一年的立春是在腊月,在旧年里就已经立春了。另外,江南春早,在旧年里就有春意,草木已经发芽,气候已经转暖,大地又恢复了生机,这是另一层意思。“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也给人一种运动感,给人一种奋进的、向上的力量。如果说上四句是空间的伸展,这两句就是时间的提前。欢呼黎明和春天的到来,欢呼新生事物的出现!明代的胡应麟曾经把这两句诗作为盛唐诗歌的代表,和中唐、晚唐的诗作了比较,指出不同时代诗歌里不同的气象,是很有见地的(见《诗薮》内编卷四)。
诗人最后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因为看到北归的大雁而引起思乡之情。他想托大雁捎一封家书,捎到哪里呢?就捎到家乡洛阳。诗的末尾虽然写思乡,但没有一点悲凉 。整首诗的意境是开阔的,感情是明朗的,充满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心,的确有一种盛唐的气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