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的局面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家”,指一种学说或是一个学术派别;“百家争鸣”,是说诸学派各抒己见、相互辩驳。据载,至汉代初期,以著作形式表述自己学术观点的有189家。汉史学家将其分门别类,归为11家。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作品:《道德经》《庄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5)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6)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7)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8)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9)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作品:《吕氏春秋》。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
(10)农家。代表人物:许行。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11)小说家。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声明:本文章资源来源于网络整理,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联系方式QQ:2879219949,Emil:28792199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