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中国学者撰写英帝国史的扛鼎之作。

二战后,“帝国”与“后殖民”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之一,成果赫然。但西方的研究都站在西方的立场上、弘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这在英帝国研究中也是如此,以致今天的英帝国研究领域中,西方话语充斥其间,形成西方的一统天下。本书对英帝国的历 史作细致的剖析,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中国学者自己的诠释体系。

全书根据英帝国史的客观演进,分八个阶段进行讨论。

第一阶段是英帝国的萌生期,这一时期,英国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为海外扩张提供了制度保障。英帝国的萌生是民族国家的派生物,都铎王朝是英帝国的孕育人。本卷主要解释民族国家与英帝国萌生的关系,以及英国走上帝国扩张之路的背景与条件。

17世纪,英帝国从初生到形成。17世纪英国经历了政治大动荡,各种政体走马灯似地替换。但所有政府在帝国问题上却立场一致,都尽力扩张殖民地。这种现象背后是这样一个事实,即英国从民族国家形成起,就成为重商主义性质的国家。重商主义要求殖民地,早期英帝国是重商主义帝国。

18世纪是英帝国的第三阶段,是重商主义帝国战争的阶段,战争的规模逐渐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开始出现“世界的”大战。所有这些战争都是重商主义性质,英国与其他重商主义国家(西、葡、荷、法等)争夺海洋控制权,为重商主义而鏖战。本卷主要研究帝国战争的本质,重商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就在英国打败所有对手、几乎赢得海洋霸权的时刻,美国革命却瓦解了英帝国。这是殖民帝国内在危机的第一次大暴露: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必定要对抗,结局一定是帝国解体。不过在那个时代,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英国政府从美国革命中吸取教训,调整了殖民政策,以致短短三十年之间,又形成一个崭新的帝国,即“第二帝国”。这是英帝国的第四阶段:新旧交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重商主义帝国渐次退出,新理念和新地域构成了新帝国。本卷主要研究了导致帝国生命更新的机制。

新帝国的基础是工业革命,其巨大的生产力和廉价的工业品成为新帝国的力量源泉。英国在实现自由贸易的过程中夺取了世界霸权,它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就在这个时候,“自由帝国主义”理论出现了,它提倡“无形帝国”,认为英国不需要殖民地,只需要“自由贸易”。一个老牌的殖民国家,却“不要殖民地”了,这是为什么?这是英帝国的第五个阶段。

19世纪下半叶,就在帝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大英帝国如日中天时,英国却开始走下坡路了。其他国家追赶工业化,打破了英国的工业霸权,也打破了它的殖民霸权。英国再一次调整殖民政策,投入到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去,“无形帝国”又变成“有形帝国”,英帝国也完成了“日不落”的使命。可是,帝国的内在逻辑仍然在起作用:就在英帝国看似最辉煌时,新的解体又开始了。对英帝国的第六阶段,本卷重点分析了帝国内在逻辑的必然性。

为拯救帝国,英国政治家再一次使尽解数,试图用“帝国联邦”来代替帝国,建立世界性的“联邦共同体”,在大世界中建立一个“英国的”小世界。英帝国在第七个阶段上试图完成这个转型,但转型没有成功。本卷解释了这一转型失败的原因和实质,涉及英国的观念、价值、制度结构等等。

二战结束后,英帝国骤然瓦解,其速度令人诧异。尽管有政治家构想出“第三帝国”的方案,试图在苏伊士以西维持帝国;但人们普遍以为:英国人深知时务,主动撤离,完成了“非殖民化”。果真如此吗?并不是。本卷研究发现,英国人在不同地区的撤离方式是不同的,有和平退出,有战争对抗。原因是,和平与战争都服从相同的帝国目标:构建一个实质性的“英联邦”,以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这就是所谓“非殖民化”的本质。不过英国的梦想还是破灭了,英国的大国地位也随之破灭:英帝国寿终就寝。

作者简介 · · · · · ·
钱乘旦,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奖金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英国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世界史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长于英国史、现代化和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著作有《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英国通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二十世纪英国》《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等;译著有《剑桥艺术史》《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帝国斜阳》等。

姜守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世界史(英国史、西方文化史和社会保障制度)教学和研究工作。

黄光耀, 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兼经济系主任。致力于世界经济现代化、英国史、现当代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张亚东,湖南工业大学纪委书记、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史、现代化研究等。

郭家宏,北京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英国史、英帝国与英联邦史以及欧洲一体化史研究。

张本英,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原为世界近代史和近代国际关系史,现转向英国史和中英关系史。

张红,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洪霞,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史、欧洲近现代史、战后欧洲移民问题、当代欧洲民族问题。

刘明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事务所副教授,主要从事英国殖民与外交、海洋治理、国家形象等研究

目录 · · · · · ·
英帝国史·第一卷:英帝国的启动 姜守明著
本卷主要研究大英帝国的肇始阶段,即都铎时期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相当于大英帝国前史,包含着对英国早期殖民思想、民族国家与大英帝国的关系、重商主义国策、新君主制和民间力量在殖民活动中的作用、从民族国家走向帝国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英帝国史·第二卷:英帝国的形成 黄光耀著
本卷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英国究竟为何在17世纪开始全面构建帝国大厦的进程并最终基本形成第一帝国?二,第一帝国的形成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通过将英国置于特定的发展进程和国际环境之中,透过英国殖民扩张和商业竞争的过程,指出 16世纪是英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第一帝国的准备期。从民间拓殖到重商帝国,这是17世纪英国殖民扩张和构建帝国的最本质特征。
英帝国史·第三卷:英帝国的发展 张亚东著
本卷主要探讨英帝国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从17世纪开始,英国确立了对外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的基本政策和原则,这一政策和原则的指导思想就是重商主义,到17世纪后期英国基本上形成了以重商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殖民体系和殖民制度,形成了第一帝国。第一帝国形成后,在重商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英国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进一步加强了对外贸易和帝国扩张。
英帝国史·第四卷:英帝国的转型 郭家宏著
1783—1815年是英帝国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是从旧帝国到新帝国、从旧殖民体制到新殖民体制的过渡时期,是第一帝国解体、第二帝国形成的交替阶段。在这个时期,重商主义殖民理论渐次退出历史舞台,新理念和新地域构成了新的帝国。导致新的帝国发展壮大的根本因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及其引起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在新的时期,英国在伯克的殖民地托管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套对土著殖民地的管理体制。这一时期英国在统治掠夺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的同时,也将土著殖民地强行拉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其开始了艰难的现代化历程。
英帝国史·第五卷:英帝国的巅峰 张本英著
从拿破仑战争结束到19世纪末期,英国在海军力量、殖民地、商业贸易以及工业化上都发展到顶峰,成为无可匹敌的全球性强国。走上自由贸易之路的历史选择,从根本上说,既是英国实现工业化的结果,又是英国获得世界经济霸权的契机。正是在实现自由贸易的过程中,英国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世界经济霸权。自此,在国际舞台上,英国不仅同时担当着海上霸主、工业霸主和最大殖民帝国的角色,而且将其海军的绝对优势与强大威慑力一直保持到20世纪初。
英帝国史·第六卷:英帝国的危机 张红著
本卷分六章论述1868-1902年英帝国的发展史。包括19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自由党的“无形帝国”政策;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保守党的“有形帝国”政策; 80年代以后英国两党帝国政策的趋同;英帝国的海外领地的种类; 19世纪最后10年帝国的“辉煌”;以及政治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帝国主义的不同的解释。
英帝国史·第七卷:英帝国的衰落 洪霞 刘明周著
自189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到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通过的30多年中,英帝国从极盛走向衰落。本卷主要探讨,为什么这一时期内,英帝国的发展会出现一方面巩固、一方面又离心这两股平行而又相悖的趋势?本书认为,英国的巩固政策立足于帝国的传统政策与各种各样的现实考虑,迅速拼凑了一个帝国体系,所以虽然使帝国在短期内达到1921年的顶峰,却不可避免地因其内在的矛盾性,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创造了殖民地的民族和民族主义,从而使帝国体系成为殖民地离心倾向的根源,因此正是巩固促进了离心。
英帝国史·第八卷:英帝国的终结 刘明周著
本卷从英帝国解体的角度对英帝国面临的问题与最终解体进行研究。英帝国的解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含了众多内容。英帝国解体主要呈现出四种不同的类型,其特色是权力的和平交接为主、暴力夺权的方式为辅,它不是主观而是客观、不是或然而是必然的结果。它是一个政治过程,一个经济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过程。
· · · · · ·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如遇到下载超时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 下载过程中提示“文件超时”,请使用客户端,客户端下载地址如下
          •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