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沅(1768-1855),字止唐,一字讷如,号清阳、碧霞,后人多尊称为“槐轩”,清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正月十三日卯时出生于四川省双流县云栖里(今为双流县柑梓乡三圣村)。二十九岁时,紫柏山遇静一道人,谈修养之道,讶其与吾儒同。道人惠《道德经》注,系纯阳子作。
三十岁时,忽道遇卖药老人(即野云老人李果圆),形容殊异,心爱敬之,求示延年之方。老人曰:“人身自有长生药,尔知否?”曰:“不知也。”老人曰:“先天虚无一气,天之所以为天,即人之所以为人。存神养气即存心养性。歧而视之,是以仁者寿、大德必寿之理不明,而却老独枉神仙尔。返而求诸身心,可也。”拜而受教,荏苒八年。
清嘉、道间,止唐先生在成都纯化街家中聚徒讲学,其讲学地名曰槐轩。先生学有师传,静存动察,臻于大成。从五十九岁至八十岁竟连生八子。《国史馆刘沅本传》:“咸丰五年(1855)卒,年八十有八。沅先无子,六十后连举八男,皆能传其学。”其孙刘咸炘(字鉴泉)尤能传其学。
萧天石《刘止唐与四川刘门道》:止唐先生为川中近三百年来特立独行博通三家之大儒。其学既直探洙泗心传,复深得玄门密钥,融道入儒,援儒说道;复会通禅佛,并涉密乘,博学多方,虽较庞杂,然以其能障百川而东之,汇万流于一海,故最后仍归本于儒,不失孔门规矩。学术界人士不少以得游其门庭为高尚其事也。
南怀瑾《禅海蠡测》:乾嘉间,西蜀双流,有刘沅(字止唐)者出,初以博学鸿儒,不猎功名,归而学道,相传得老子亲传,居山八年而成道。以儒者而兼弘佛道之学,著作等身,名震当世,世称其教曰“刘门”。长江南北,支衍甚多,而犹以浙闽为盛。其学以“沉潜静定”为旨,功夫口诀采于道家,说理传心,皆撮三家之长。而其实质,亦为儒化佛道之另一教门。刘沅为乾嘉时之大儒,著作丰富,立论平允,于三教均多阐发。
槐轩学说实为圣贤之学,是上承老孔,会通道、佛精微的儒家学说。它还原了老孔圣学的本来面目,主张“学为人而已”,阐扬了敦伦尽性、尽人合天的做人道理,明确了成己成人的途径,合于《大学》所说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槐轩之道实乃大学圣道,要不外“心性伦常”四字;用功之法,不外“静存动察”四字。圣道至精至粹,大有大成,小有小成,稍有所得,均于身心大有益处,皆不至于无补。刘沅先生在其《豫诚堂家训》中有言:“养心养气,小效亦可延年;成己成人,功夫全在大学。”“大学之道,格致所以静存,诚意所以动察,由浅而深,有一分功,有一分效,如静而致中,一念定静即有一分乐趣,一行合理即觉此心欣然,笃行不倦,久而纯全,则仁至义尽,天人合德,修齐治平举而措之已耳。”(《槐轩杂著·卷四》)因此,性命之学是槐轩学派的根本学问,即《大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清阳先生传》曰:孔子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宋儒毫不知其义,致生许多妄说。《河图》对待,《洛书》流行,两仪奠位,凡物皆对待成形,气化流行;乾元坤元,仍是一元斡运,一阴一阳之谓道,对待而后成生化也。天行健,地势坤,惟其健与势不息,而后乾元坤元统于一元,无始无终;乾下交于坤,而坤中孕阳,坤上交于乾,而乾中孕阴;变化之间,乾坤无功,以日月为功,后天之坎离,即先天之乾坤;人秉天地之灵,先天得乾性坤命之全,故人性皆善;后天互阴阳之体,故有人心道心;坎中一阳,本乾宫真金下向坤中,本乎天者亲上;离中一阴,非乾之本体,圣人克己复礼,不外存神养气,知止于至善,得夫地之中而存心养气也。如是收心养气,虚无之至久久,先天神气有基,孟子所谓有诸己也。再益加勤进,阴功德行日臻其盛,昧理欺心毫不肯为,所谓动静交养也;久久而充实、而大、而化、而神人也,而与天合矣。
-
-
下载参考地址:
-
槐轩约言●清刘沅●槐轩全书.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