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学》是实施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和成果;内容包括植物生产概述、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生产技术基础、病虫草害防治、植物生产与种植制度、农作物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观赏植物生产技术、药用植物生产等内容。 《植物生产学》是为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编写的教材。《植物生产学》也可作为农学、植物遗传育种、园艺、植保、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或教材。
-
下载地址:
-
植物生产学.pdf
本书是为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编写的教材。本书也可作为农学、植物遗传育种、园艺、植保、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或教材。
目录:
第1章 植物生产概述
第一节 植物生产的地位和特点
一、植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二、植物生产的特点
三、植物生产学的性质与任务
第二节 栽培植物的资源分类
一、栽培植物的起源与特点
二、农作物的分类
三、园艺作物的分类
第三节 植物生产发展概况
一、农作物生产
二、园艺作物生产
三、我国植物生产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第2章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规律
第一节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育期
一、植物生长发育
二、植物的生育期
第二节 植物器官的建成
一、种子的萌发
二、营养器官
三、生殖器官
四、植物器官的相关性
第三节 植物生产的群体特性
一、植物群体和群落
二、植物群体结构与指标
第四节 植物产品及其形成
一、植物产品及其类型
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三、产品品质及其评价指标
第3章 植物生产与环境
第一节 影响植物生产的自然生态因素
一、大气圈
二、水圈
三、陆圈和土壤
四、生物圈
第二节 植物生产与太阳辐射
一、光合有效辐射
二、太阳辐射在植物群体中的分布
三、植物群体光合强度的估算与鉴定
四、光照与作物生长量和产量
五、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六、光照时间对作物发育的影响
第三节 植物生产与温度
一、植物与温度基本关系的指标
二、温度对植物发育的影响
三、温度对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四、农业措施对温度的影响
第四节 植物生产与水分
一、植物细胞中水的形态
二、土壤水分与植物的蒸腾作用
三、空气湿度与植物的关系
四、植物的水分平衡
五、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第五节 植物生产与大气气体成分
一、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趋势
二、植物生产系统中CO2浓度的变化规律
三、CO2浓度对植物光合速率与生产力的影响
四、调节CO2浓度的农业技术措施
五、大气污染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第六节 植物生产与矿质营养
一、土壤是植物的营养源
二、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
三、植物群落的矿质循环
第4章 植物生产技术基础
第一节 农田培肥与土壤耕作
一、土壤的主要类型与肥力
二、农田培肥的原则与方法
三、土壤耕作类型
第二节 种子与播种
一、种子播前处理
二、播种
第三节 育苗移栽
一、育苗方式和苗床管理
二、移栽技术
第四节 施肥
一、施肥的基本原理
二、施肥的原则
三、施肥技术
第五节 水分管理
一、灌溉
二、节水和旱作农业
三、涝渍害及其防治
第六节 病虫草害防治
一、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二、植物病害防治
三、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四、草害及其防除
第七节 植株调整
一、植株调整的原理
二、植株调整的方式
三、生长调节剂的合理应用
第八节 收获与贮藏
一、植物产品收获与粗加工
二、产品贮藏
第九节 植物设施栽培
一、地膜覆盖
二、遮阳网覆盖
三、阳畦与温床
四、塑料拱棚
五、日光温室
第5章 植物生产与种植制度
第一节 种植制度与植物生产
一、种植制度及其意义
二、种植制度类型
三、中国种植制度特点
第二节 植物生产布局与调整
一、植物生产布局的重要性
二、制定植物生产布局的方法与步骤
三、调整植物生产布局的原则和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第三节 种植方式与植物生产
一、植物生产中的复种技术
二、植物生产中的间作套种技术
三、植物生产中的轮作和连作技术
第6章 农作物生产
第一节 小麦
一、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二节 玉米
一、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三节 水稻
一、概况
二、栽培稻的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技术
第四节 甘薯
一、概况
二、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技术
第五节 大豆
一、生产概况
二、夏大豆栽培技术
第六节 棉花
一、生产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七节 花生
一、生产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八节 油菜
一、生产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九节 小杂粮
一、粟
二、高粱
三、其他杂粮
第十节 麻类作物
一、生产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十一节 小油料作物
一、芝麻
二、向日葵
三、蓖麻
第十二节 烟草
一、概述
二、烟草的生物学特性
三、烤烟栽培技术
第十三节 糖料作物
一、甜菜
二、甘蔗
第十四节 饲料作物
一、概述
二、主要牧草、饲料作物栽培技术
第7章 蔬菜生产
第一节 茄果类
一、番茄
二、茄子
三、辣椒
第二节 瓜类
一、黄瓜
二、西瓜
三、西葫芦
第三节 白菜类
一、大白菜
二、结球甘蓝
三、花椰菜(附青花菜)
第四节 根菜类
一、萝卜
二、胡萝卜
第五节 葱蒜类
一、韭菜
二、大葱
三、大蒜
四、洋葱
第六节 绿叶菜类
一、芹菜
二、莴苣
三、其他绿叶菜
第七节 豆类
一、菜豆
二、豇豆
第八节 薯芋类
一、马铃薯
二、生姜
第九节 芽菜类
一、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8章 果树生产
第一节 仁果类
一、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二节 核果类
一、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三节 浆果类
一、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四节 坚果类
一、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五节 柑橘类
一、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9章 观赏植物生产
第一节 花卉
一、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二节 观赏树木
一、概况
二、栽培技术
第三节 草坪草
一、主要草坪草及其特性
二、生产技术
第10章 药用植物生产
第一节 根类药用植物
一、西洋参
二、北沙参
三、菘蓝
四、丹参
第二节 地下茎类药用植物
一、半夏
二、盾叶薯蓣
三、天麻
第三节 树皮类药用植物
一、概述
二、杜仲
第四节 叶类与全草类药用植物
一、薄荷
二、柴胡
第五节 花类药用植物
一、概述
二、金银花
第六节 果实及种子类药用植物
一、枸杞
二、瓜蒌
三、牛蒡子
参考文献
五、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一)光能利用率
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光合有效辐射(380~710nm)约占44%,在植物光合作用中,同
化1mol的CO 2 ,需要8~10Ei光量子数,在380~710nm 米的光谱区间,如果以同化1molCO 2
需要10Ei计算,则同化1molCO
2 必须吸收2.09×10
6 J能量,而在光合作用中只能固定0.47×
10
6 J,即光合作用的理论最大效率为22.4%。据分析,光合作用中消耗于呼吸作用的物质及其
他损失,占光合作用中所形成物质的20%~30%,如果以30%计,则吸收光能在光合作用中用于
形成有机物质的理论有效系数应为:0.224-(0.224×30%)=0.1568,即15.68%。如果再把
大田反射、株间漏光、接茬耗光与植物衰老期利用率的下降计算在内,在最终形成产量中的光合
有效辐射的能量利用率可为10%,这是希望达到的理论数值,即在水、热、养分得到保证时可能
达到的生物产量上限。
-
下载地址:
-
植物生产学.pdf
声明:本文章资源来源于网络整理,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联系方式QQ:2879219949,Emil:28792199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