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公共生活和公众印象中总是一副严肃、无情的表情,给人留下一种似乎对人命毫不在乎的感觉。然而,作为天下百姓的父母官,李鸿章其实是一位内心极为孝顺、爱国、慈爱的人。而这三点,具体表现在:

clip_image001

多次呈递奏折,只为回家陪病危老母亲

正当李鸿章在朝廷中的事业如火如荼时,有一天他遥远的家中传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虽然此时李鸿章正在天津处理重大国事,但听闻母亲病重,他呈递了多封奏折给皇太后请求休假回家陪伴母亲。

“家母现已八十三岁,身体日渐衰弱,思子之情萦绕在心,使病痛加重。臣闻之心急如焚,寝食难安。”这是李鸿章在奏折中表现的内心的真实写照。

可惜的是,当朝廷终于批准了李鸿章请假一个月回家探母时,李母的死讯便传到了李鸿章的耳中。可怜的李鸿章,为国事尽心尽力操劳了数十载,最终在上书请求免官回家守孝三年未果后,只得到了朝廷一百天的守孝批准。

“忠孝不两全”,这句话在每一位为国家民族全力奉献的人面前永远只能如剑般刺痛着自己脆弱的心。就在李母去世十四年后,在李鸿章的日记中也依旧写道:“在我的生命中,我永远不会忘记我逝去的母亲,以及她曾经和现在给我的爱。”

哀于国家秩序混乱,弃笔从戎打击叛军

早在李鸿章学生时代,太平天国运动便已经开始萌芽。就在李鸿章从京城归家接受家乡授予成功学生的荣誉之时,李鸿章目睹了叛军一路直指北京、使那个赋予他崇高荣誉的王朝国都陷于危机中,顿时燃起了心中澎湃的爱国热情。

361图书馆–clip_image002-5.jpgclip_image002

李鸿章原本只是期待未来成为一个笔墨文人,但为了帮助国家已经混乱的秩序恢复稳定,他毅然投笔从容。在日记中,他写道:“但现在是写诗的时候吗?当战火和刀剑席卷大地的时候还有谁会在乎那些浪漫故事?”

之后,李鸿章组织军队,投身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战争中。战争使他表现出了惊人的指挥才能和强大的行政能力,而这些能力使得清政府对年轻的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而后的二十多年,李鸿章就职于天津,开始了他在朝廷中辉煌的职业生涯,成为了清政府的“前哨卫士”。他在甲午战争前与其他国家的外交中展示出了非凡的外交才能,多次维护了祖国的利益,使得多国大使纷纷表示对李鸿章的爱国智慧致敬。

灾荒面前、战友阵亡时,他悲天悯人

当李鸿章以总督的身份巡视直隶和周边省份期间,恰逢大灾荒席卷了部分地区。看到人民在灾荒中水深火热,他果断募集公共慈善基金并发放给灾区赈灾。于此同时,他还自己掏钱给自己家附近村子的五千灾民提供食物,同时每天还供养着到他家寻求援助的一千多灾民。

361图书馆–clip_image003-3.jpgclip_image003

而在他早年与之并肩作战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美国将军华尔阵亡于残酷的战斗中时,年轻的他站在华尔的床边,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悄悄地留下。在他眼里,这不仅是一位战友,更是一位为中国而死的战士。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功过或许会被后人不断提起论及,是非亦各有说辞。但李鸿章所表现出来的孝顺、爱国与慈爱,无论是对是错,都是某一个时代可以堪称正能量的行为。而这些孝、忠、爱,不管在今天看来是褒是贬,它们的本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